当前位置:首页  >  寺院圣地   >  阿坝康巴

广法寺.webp.jpg

雍仲拉顶广法寺


    雍仲拉顶·广法大寺院始建于公元二世纪,原名"雍仲拉顶寺"又称"雍仲",位于四川省金川县以南的安宁乡末末扎村,曾是嘉绒地区的宗教、经济、文化中心,嘉绒十八个土司的主寺是嘉绒地区最大深具影响力的雍仲本教寺院"雍仲"在藏语里意为"吉祥神"、"永恒不变",由本教八个派列中的雍仲本得名。《安多政教史》言:"雍仲郎"传建于然旦甲布(大金土司),嘉绒十八土司供养的寺庙,嘉绒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关于雍仲拉顶寺的修建年代据《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史略》,目前有两种说法:


其中之一认为该寺建于2世纪,为一位名叫雍仲拉西的雍仲本教僧人所建据传说,德足(今马尔邦乡独足沟)有一位名叫谢思若扑杰尔的人夜宿岩洞,有菩萨来托梦,说:"你要在寻找到失物的地方建屋居住,我将传授你超度众生的法术。"清晨,谢思若扑杰尔醒来,不见自己的鞋帽,看洞外,一层白雪铺地,雪地上有狐狸的足迹,便顺狐狸的足迹寻找遗失的鞋帽。他翻山越岭,涉过河流,行至一处弯月形的大草坪时,草坪鲜花盛开,蜂蝶飞舞,草坪中央有一个七色鲜花垒成的彩塔,他的鞋帽放置在塔顶。谢思若扑杰尔于是按照神的旨意在此建屋居住。后来,他成为一位雍仲本教高僧,在这一带地区传播雍仲本教。


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该寺建于唐代据藏文文献《藏地木尔多地方史》认为,雍仲拉顶寺是后世促浸(chu chen)嘉绒部落第二十三代和第二十五代首领在8世纪建成的修行小庙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

 

1776年乾隆皇帝废雍仲本教兴格鲁派,下令拆除雍仲拉顶寺,并在其废墟上重建格鲁派寺庙,赐名"广法寺",并派驻京堪布桑宰敖特尔前往广法寺出任住持,堪布桑宰敖特尔一共带了十六名徒弟前往。广法寺成为清代四大皇家寺庙之一,为清乾隆以来四川西北藏族地区之宗教中心。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八月,乾隆皇帝令北京理藩院、武英殿、忠正殿三处共同筹办三百二十三部(卷)佛经运往广法寺。据《金川案》载,运往广法寺的佛经包括"甘珠尔经一部共一百零八卷,吹珠特拉布萨尔经二十五部,多克什经二十五部,雅满达噶经二十五卷,雅满达噶五之经二十五卷,桑对达克遮特端遮五本布色处各二十五卷,策珠克经二十五卷,鄂记齐经二十五卷,讷册绰噶经二十卷,五布桑林亲伯兰瓦经二十卷"。


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六月,广法寺建成大殿一座,僧房八十三间,并在同年七月十三日举行了开光大典。建成后的广法寺面积、规模远不如雍仲拉顶寺宏大辉煌。


雍仲拉顶寺位于大渡河东岸的河谷上,南北两山对峙,依山临河而建,建筑雕塑富丽堂皇,正殿西南而立,前后四门之四座藏经塔,玲珑古朴,辉映生彩。寺内钟鼓齐鸣,诵经朗朗,聚僧曾达2000余众。召甘、青、康众信徒集合朝拜。尽管当时的寺院建筑大多已不复存在,但从定西将军阿桂于1776年3月8日向乾隆皇帝呈报的寺院建筑图样可知,该寺当时装饰有金碧辉煌的大金顶和铜瓦,建筑极其华丽、精美,规模十分宏大。乾隆皇帝看完图纸后,不仅说建筑"形势颇觉可观,此系番地最大庙宇,其材料装饰有用者多"。而且指示阿桂:平定金川后,将该寺的木料、所有铜瓦及装修华美什件拆运来京,择地照式建盖,以便仿造、以纪武成盛绩。据大量翔实的汉藏文文献记载,雍仲拉顶寺为清朝前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一带最大的雍仲本教寺院


清朝中后期出任该寺堪布及其主要高级宗教职务的宗教人员都由清朝中央政府理藩院委派,轮流在此进行管理并传播格鲁派教义。堪布等人的薪俸和口粮不仅由清朝中央政府直接供给,而且整个寺院还有清朝中央政府划拨的八百由土地,以维持整个寺院的生计。乾隆皇帝向广法寺钦赐自己书写的"正教恒宣"的匾额,高悬于正殿大门上方,信徒及官吏到广法寺朝拜或公干,只要能看见御匾,"文官必须下轿,武官必须下马"以示敬仰,任何人不得有违。后来有一汉官员建议:皇帝御书"正教恒宣"不宜日晒雨淋,应倍加爱护,建议将御匾搬入殿堂内悬挂,从此人们再也不必远远下轿下马步行了。在当时,嘉绒怫徒凡欲进西藏深造,无广法寺所授名号,入藏无果,有则能优厚晋级。


1986年国家拨专款30余万元,在广法寺原址上修复了"雍仲本教"大经堂(大雄宝殿)。1995年,县人民政府批准广法寺对外开放。

2011年寺庙完成第一期的重建后,重新命名为"雍仲拉顶·广法大寺院",简称"雍仲拉顶·广法寺"和"广法寺"。现在的雍仲拉顶·广法大寺院由大经堂(大雄宝殿)、千佛殿、藏传千手千眼观音殿、汉观音殿、护法殿、碑亭、闭关房、广场、僧舍等组成。

 

寺庙新名称的意义:


1、雍仲拉顶寺是古老的雍仲本教寺院,后因历史原因改成信奉格鲁派的广法寺,将两个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名称同时使用,寓意着佛法平等不二,希望民族团结、宗教团结、各教派互尊互敬。


2、取大寺院的含意是:希望佛法宏扬光大,无限大的利益众生。雍仲拉顶·广法大寺院是目前嘉绒地区深具影响力的雍仲本教寺院之一。